为了让人工智能接近人类掌握的知识技能,科学家需要创建出人类如何思考的模型,相当于模拟的人类大脑——而这,正是麻烦的开始。
美国Axios报道称,科学家们设想了这样一个未来:人们自愿地将虚拟大脑上传到一些平台上,以供后者对大脑开展实验。不过,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这只不过是从真正的人类大脑弄出来的一小部分。
大脑上传,或者全脑仿真(whole-brain emulation),是模拟智力的一种形式。即使并没有对大脑进行100%的精准复制,科学家也都在努力尝试设计出一套能够试着模仿人类如何做出决定的计算机系统。
全脑仿真技术是从根本上突破自身局限:位于人类经验核心的复杂信息处理过程,没有理由继续只能以生物学的方式得以实现。将意识功能从脑转移到其他类型的材料中,或者说其他基质上。人工智能系统由此成为一个智能的载体。
多数科技的最终目标是商业化,全脑仿真技术是被用于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商业产品和服务。当一个人在大脑中想到他所希望的具体物品时,公司会通过理解你所上传的虚拟大脑对你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
尽管这件事听起来非常具有科幻色彩,但人工智能先驱、谷歌工程部门经理Ray Kurzweil认为,未来几十年内,这样一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诸如Facebook等社交网络公司赖以为生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基本行为建模。他们用这种技术来提升广告业务的效果。不过,社交网络公司通过用户浏览习惯创建出的一套文档资料实际上与全脑仿真技术相去甚远。
相比于从人们的喜好和分享行为中得出的推断,直接从人类大脑中读取的数据更多地与人有关。
巨大争议
正如绝大多数科技一样,全脑仿真技术在尚未实现之时已经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它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侵入性。
AI Now执行总经理、纽约大学研究科学家Meredith Whittaker上周四在旧金山举行的人工智能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我们会冒着少数私营企业通过拥有我们的生活、充分了解我们的感受,并随时随地感受到我们的想法来从我们身上赚取利润的风险。他们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