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夜之间火爆网络的“汽车加水就能跑”报道,该科技项目所属地河南南阳市官方作出了回应。
新京报称,5月24日,河南南阳市工信局就“水氢发动机下线”一事回应《紧急呼叫》,称系当地记者报道有误,记者在报道中用词不当。
报道还称,其从南阳市工信局了解到,水氢发动机尚未认证验收。已要求涉事集团负责人庞青年写情况说明,”把技术的事儿说清楚、说明白。”
随后, “水氢发动机”涉事企业负责人、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也通过澎湃新闻回应称,公司从2006年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研发,目前尚未申请专利,技术保密,研发成本保密,后续可能申请专利,加了水和料(催化剂)后,汽车能行驶300-500公里。对现有车辆进行改动,就可以从烧油的车变身为“烧水”的车。而他计划先从做物流车、卡车做起,下一步做公交车、SUV等汽车,甚至直接自己制造新车。
在此前一天,《南阳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题为《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文章称,水氢发动机在该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报道还称,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在调研该氢能源汽车项目时为之点赞。
此文一出,迅速传遍网络,引发热议——确切地说,是备受质疑。有网友对此吐槽:“我这几年的化学白学了。”
“汽车加水就能跑”遭网友群嘲
外界对于上述报道提及的“汽车加水就能跑”技术的疑虑主要集中在两点:
其一、技术
汽车只加水就能跑,不禁令人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全民气功时代的“水变油”骗局。
红星新闻在5月23日当晚就对“汽车加水就能跑”技术提出了质疑。报道称,南阳市交通局一名工作人员说:“有氢能源这个车,但是还没听说加水可以行驶的”,“这么大的事难道不会引起轰动吗?我觉得不可能”。
稍后,上述工作人员还称:“已将此事汇报给领导,领导说这事不归交通局管,归工信局管”。
另有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内燃机研究所副教授管斌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那不行”,“是假的”。所谓“水氢发动机”就是常说的“氢燃料电池”,这么叫只是个噱头。
管斌进一步表示,“氢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作为动力的,并不是说加水就可以行驶的,其中还涉及到一系列物理化学复杂反应,目前此项技术日本应用较好,在我国则还未进入实用阶段。
其二、背后公司与实控人均上榜“失信名单”
《南阳日报》报道提及的水氢发动机是当地氢能源汽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后企业是一家名为青年汽车集团的民营汽车公司。
青年汽车集团是一家位于浙江金华的民营汽车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NEOPLAN客车、MAN重型卡车、莲花轿车及汽车零部件的综合性汽车工业集团。然而,工商信息显示,青年汽车集团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其实控人、董事局主席庞青年也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限制消费人员。
每日经济新闻称,庞青年在48家公司担任法人代表。其中 ,一家名为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早在2017年就已破产。该公司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停止生产经营,迄今在萧山区法院涉及执行案件14件未履行,合计执行标的约1.03亿元,其中部分执行案件已因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这家由庞青年掌控的公司之所以被列为失信企业,可能涉及骗补贴行为。2017年2月,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开出罚单,对金华青年汽车等7家骗补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包括撤销这7家汽车制造商生产骗补产品的公告,取消其相关骗补产品的生产资质;暂停这7家公司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
然而,即使如此,青年汽车集团仍继续向政府申请巨额补贴。2018年5月12日,浙江省科技厅公示了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申报资料车辆信息,共5家车企获得补贴款约8.9亿元;其中给,金华青年汽车申请补助为7417.98万元。